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九十五载 传奇人生铸大道——追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温州情

作者:黄之宏  来源:温州日报12年10月1日第2版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8日 17:07  浏览:
“催生”金温铁路,为家乡人圆百年梦;留下文化期许,劝温州人文化振兴。29日下午4时,温籍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走完九十五载人生路,驾鹤西去。消息一出各界扼腕叹息,家乡人纷纷追忆南老感怀桑梓深情,乐清市民自发前往纪念馆,拉起横幅怀念远游赤子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一生传奇从容度
九十五载,南老写就一生传奇。
1918年,南怀瑾诞生于乐清的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少年览阅百家之长。抗日战争,他投笔从戎跃马西南,而后潜心佛典。赴台湾后,他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后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晚年,他长住江苏吴江,在太湖之滨建“太湖大学堂” 传道授业。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南老自撰的对联是他一生事功和学问的写照。南怀瑾在中西文化界有巨大声望,被视作一代宗师,是现代中国文化“引路人”。他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深研儒释道,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他门生弟子遍天下,用其名义在大陆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北大、浙大等30多所著名大学,嘉惠两岸师生。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老逝世传出的消息,牵起世人对大师感慨,微博上有关“南怀瑾”的信息多达200余万条,相关消息转发上万次,人们高频引用他这句话,缅怀大师至高的人生境界。
消息传来家乡人更为之动容。昨天上午,80后乐清人倪考梦特地赶往南老故居所在地,他在翁垟街道由南老故居改建的纪念馆看到,获知消息的乡人自发地拉起横幅,上面写着“家乡人民怀念南怀瑾先生”。
百年铁路深情铸
温州人不舍南怀瑾,更是因为他对温州不舍的情愫。他圆了温州百年的铁路梦,这位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借着这段世间之路,寄予家乡一片厚望。
金温铁路是厚积在温州人心头的盼望。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就曾勾勒出东南贯通的大动脉,但此后百年间,温州7次兴建、开工3次、停工3次……宏愿却均因各种原因搁浅。
南老少年之时便有曾为之感慨。上世纪80年代末,当家乡人带着建路期盼找到南老,特意开通直拨电话,让南老听到了发妻乡音,又带来一幅用南老生母银发绣出的肖像……款款乡亲拨动心弦,南老毅然承起催生金温铁路的重责。
“知道温州人需要铁路,我答应说,把铁路修好。修铁路不是为温州,而是为了中国,我希望把中国铁路格局改变。” 2008年3月8日,本报“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曾拜访南怀瑾,凭借家乡人关系,多年谢绝媒体采访南老最终“破例”,他将我们唤作家乡的“小朋友”,更热情地招呼众人同席入座。
“金温铁路事,义为国家与桑梓福利,极望有期于成也。”南老谈初衷,他说温州人需要铁路,便为家乡修好;而他建金温铁路的另一层深意,是他打破铁路建设运营体制的尝试。在金温铁路修建之时,南老坚持还路于民、高速铁路、隧道可通过双层货柜、沿线种树等原则,而在铁路修成之际他首先就践行“还路于民”,交出股权全身而退。通车之后,老人并没有沿着这条铁路回乡,当乡人劝他回来看看,他摆摆手只留下一段诗:“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文化兴邦寄厚望
铁路建成,南老没有循着世上的路再踏上故土;但他的心却未远离家乡,未曾远离他为世人铺就的精神怀乡大道。
当年,这位金温铁路的“催生者”曾语重心长地对本报记者说:他真正的心意是为中国13亿人口修一条大路。“这里就是大本营,这条大路就是文化大路。”南老所谓“这里”,便指太湖大学堂。
太湖大学堂是南老晚年主持创办的教学基地,也是南老多年的理想与筹划,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的初夏,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启动的第一日曾说:“区区一条人间铁路算什么。现在这个地方,我想修一条‘人道之路’开始的基地。”
“借百年赶快劝温州人建立文化,不要说温州是商业开发的开路先锋,这个标榜已经过去了,”当回顾温州改革30年的历程,南老如此警语家乡,他多次提到温州文化积淀深厚,谢灵运、永嘉大师、王十朋、叶适等无数先贤,是今日后学之楷模,但浮躁与功利让温州文化的积淀,远不如前。“今后的时代不是开发的问题,也不是经济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新的文化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很难办。没有文化之路,未来必将渺茫。温州有很好的文化,温州对中国的贡献,就是如何新的国家文化教育的问题。”
今年暮春,乐清市领导赵乐强以及林宏伟一行赴太湖大学堂探望南老。林宏伟后来著文称南老已开始准备写回忆录,尤其关注家乡地名交通和居民的变化,听闻家乡人将寄送乐清现在航拍图,南老更是不顾高龄起身鞠躬致谢。席间南老提起乐清“乐”字有4种读音,温州话中仍保留古音读法,研究国学要先学温州话。当南老听闻温州拟组织《八百里瓯江图卷》创作活动,对家乡厚爱有加的老先生欣然题写题引,并且落款“九五顽童南怀瑾”。
古稀之年的南怀瑾思乡情切,他在一首题为《思乡》的诗中情真意切地写道:
故园西望泪潸然,海似深情愁似烟。最是梦回思往事,老来多半忆童年。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2年10月08日 17:07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