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温州文化创意学院理事会成员及其特邀企业家代表在浙江创意园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专业指导委员会二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学院副院长张俊平、文广新局林佩副处长、温州文化创意分院卜希霆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温州文化创意分院副院长吴同喜、特别邀请的企业家以及文创学院的师生代表。
会议首先由学院副院长张俊平致辞,他着重回顾这一年工贸学院实践的两项重要举措,一个是学院平台的成立,一个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张俊平副院长强调学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所有教师都要具备教学、说课、教案这“三项”能力,每年都要评估一次,其中一项不满足就要取消职称评定资格。不仅如此,学院要求教师具备较长的时间去企业实践的经历,最短的期限为一个月,这样在接触到企业最新技术的同时也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会造成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学院正在重点建设创业型高校,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会议的第二项内容是由张俊平副院长、温州文化创意学院院长卜希霆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聘任仪式结束后,由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副院长吴同喜向理事会汇报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温州文化创意学院的诞生背景;第二部分是温州文化创意学院一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是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
吴同喜老师的汇报中提到温州文化创意学院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包括文创学院网站的建设,体现思想性;文创学院标识的设计,体现创意性;在招生工作的宣传层面,体现人文性。在教学工作和办学定位上一直在探索:1.加强研究,探索特色发展道路;2.产教融合,凸显人才培养质量;3.搭建平台,拓展对外交流渠道。
文创学院在自身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教师团队思想的统一,2014年10月16日文创学院领导班子在白马湖召开会议,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科研工作方面在课题和项目研究中提升理论、实践水平;搭建平台方面,积极与企业、产业界协同创新,拓展对外交流与发展空间。
学生工作方面,文创学院坚持在社会服务中提高能力的原则,一年来成立了四大学生社团:1.成立全校性学生社团—文化创意协会;2.成立全校性学生社团—微电影协会;3.成立本院性学生社团—话剧社;4.成立本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创意产业通讯社。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文创学院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改进工作;展望未来、充满期待。
吴同喜老师汇报完毕后,理事会成员讨论《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方向专业培养方案》,每位成员都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林佩副处长指出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正上要多听企业的意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与企业、园区的交流机会;钟俊岭先生认为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聚焦,最好能够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方向性明确体现;秦放先生对此表示赞同,建议学院可以将专业培养细分为影视制作方向、广告设计方向、园区策划方向等学习小组,以便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进行重点培养;陈忠信先生提到非遗文化的课程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教学;刘建英女士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了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即是执行力较高、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具有合作精神的毕业生;高瑞勤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要具备优秀的动手能力,实践课程的力度可以继续加强。张俊平副院长在听取政府和企业家的发言后,认为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在未来招生方面可以采取自主招生的策略,选择具有艺术基础的生源进行分类培养,培养方案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动态进行调整,在学生工学结合和实习阶段可以借鉴德国现代学徒制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导师分组指导。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卜希霆院长指出在今后的培养方案上要做到三个打通,打通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渠道;打通创新和创业的渠道;打通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渠道。
随后,学生代表汪帅帅、沈世客、金型、陈丽娟等人也分别谈了一年来在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感受,学生们表示在学院学习期间受到学校领导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高度关注,也有很多机会参加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他们提出的愿望是期待文创学院的师资队伍能够越来越强大,专业课的教学过程能够完整地持续一学期。
最后由吴同喜老师做会议总结,他感谢与会来宾提出的中肯建议,也表示在今后的专业培养和学院建设中结合建议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尤其强调文创学院今后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内资源整合等方面要着重加强,希望能够得到总院的大力支持,希望文创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得到政府、企业、学校领导的关切,文创学院也将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工贸等诸多方面争取收获更多让人满意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