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温州文化创意学院院长卜希霆在1号教学楼二楼多功能厅作以“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工贸学院和温州市文广新局主办、由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承办,讲座由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副院长吴同喜主持。卜希霆院长围绕互联网+时代背景,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新机遇,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互联网+创意、创新、创业,这四个方面进行主题内容的讲述。
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1.卜院长向大家介绍了互联网简史: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在1969年的时候,肖恩发明了阿帕网,在此后阿帕网发展迅速,在1984年的时候,阿帕网成为了互联网。在1992年的时候,第一个互联网主干网NSFNET就产生了,到现在为止,互联网已经征服了世界。
2.互联网及互联网+: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卜院长提到在阿里的版本中,所谓的“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3.卜院长解释了互联网+的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互+联+网,第二个层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万联网+行业互联网,第三个层次:互联网+其他行业,第四个层次:互联网+无穷的可能。
4.提到互联网+的特征,卜院长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
二、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新机遇
在谈到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机遇,卜院长认为互联网+促进了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互动。不仅如此,互联网+推动了文化产业对消费者的精神服务,其中有三大突破:1.广泛的移动分布;2.边际成本的降低;3.高度的汇合集中。互联网+促进了国际贸易中的文化服务贸易,互联网+还将激活国内的文化消费。以上诸多方面都说明了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机遇。
三、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卜院长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时指出借力互联网+,未来可以强化文化品牌的价值,互联网+上面拥有的大数据将是未来创业所需要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未来在塑造IP核心理念方面,一些产业存在的版权问题,可以得到恰当的处理。互联网+开启文化产业的云时代,而“云渲染”会在未来大力进行推广,这会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需要。关于优化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卜院长认为需要理解好以下概念:1.去中心化;2.用户行为;3.大数据;4.文化产业并购;5.跨界衍生。
四、互联网+创意、创新、创业
谈到如何正确理解新常态下的文化产业,为什么文化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仍有高速增长的势头?卜院长的回答是因为当下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互联网+带来新的增长极,以及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卜院长还进一步阐释了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党中央提出支持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当然大学生们也可以到农村里创业,外出务工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
此外,卜院长还强调了“+”的含义。他认为“+”是连接、是融合、是打通、是跨界、是创新、是想象力。最后卜院长对我院学生寄于“珍惜舞台,演绎精彩”的厚望。
讲座结束后,卜院长与温州文化创意学院的同学们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传统非遗文化如何借势于互联网+,以及温州文化创意学院的同学们应该怎样利用互联网+的好时机将好的创意和作品进行传播等问题进行探讨。林佩副处长认为卜院长的讲座深入浅出,讲座内容穿插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来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契机和多种路径,令在场聆听讲座的各界人士受益匪浅。卜院长的讲座对同学们而言,也是开阔视野和思路、进一步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的宝贵学习机会。
温州市文广新局林佩副处长、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部分代表、文创学院全体师生及工贸学院部分分院系师生参加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