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素质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4月至5月,学校八个分院相继举办“课堂质量提升交流会”系列活动。活动聚焦教学痛点、技术赋能、产教融合等核心议题,通过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实操培训等形式,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范式,为课堂提质注入新动能。
一、聚焦教学痛点,共享实践经验
光电制造学院以“讲练双驱”为主题,邀请滕淑珍、吴智博两位教师分享高效课堂的组织策略和课程设计思路。滕淑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讲练结合提升课堂实效;吴智博以《自动控制原理》为例,展示了教学内容分层设计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副院长华学兵指出,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院将持续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人文学院则针对思政课和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展开研讨。黄颍老师通过学情调查分析了思政课的改进方向;朱微微老师提出“变式教学法”,以灵活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差异化需求。院长杨松涛强调,教学质量提升需以科研为引擎,鼓励教师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技术赋能课堂,探索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学院以“AI技术驱动”为主题,展示了生成式智慧课堂、学情动态追踪等创新实践。项朝辉、周培两位教师通过案例演示,揭示了AI工具在个性化教学中的潜力。学堂在线专家孙升辉还现场指导教师利用“雨课堂”平台开发智能课程,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
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举办“AI赋能课堂”活动,周若男、王如畅等教师分享了AI在色彩构成、IP设计等课程中的融合应用。学院为优秀教师颁发“智课领航”证书,并邀请智慧职教专家开展AI备课工具培训,助力教师搭上智能化教育快车。
国际商贸学院和现代管理学院则聚焦数字化技术。超星集团专家朱进伟解读了“数智驱动的高阶教学模式”,杜泽森老师演示了AI辅助课件制作的高效流程。现代管理学院叶希聪老师通过数字人技术案例,展现了虚实融合教学新生态的广阔前景。




三、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
技师与继续教育学院邀请温州技师学院黄宗阜院长分享“工学一体化”改革经验,以《直播电商客户服务》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对接生产任务、师资对接企业工匠”的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学院特邀中科院史子木博士开展“AI密码”主题讲座,从技术底层逻辑揭示AI与教育融合的无限潜力,激发师生探索跨学科研究的热情。


系列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AI、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精准教研-智能设计-数据优化”的全链条赋能体系。学校将持续推进“五金”建设,常态化开展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新生态,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