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江波指出,要深化开放协作,构建学术共同体。推动期刊与高校、企业、国际组织联动,打造“期刊+论坛+数据库”生态圈,共建职业教育知识共享平台。强化数字赋能,提升传播效能。探索“纸媒+数媒”多样化融合出版模式,让学术成果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传播”。

江波
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陈达表示,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始终把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他认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传播先进理念、引领发展方向的重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革新与进步需要坚持服务导向、深化学术研究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期刊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发展,加强合作交流、构建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学术生态。

陈达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志东认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学术研究和高质量期刊平台的支撑。要抓住成果转化的契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张志东
会上,嘉宾为《中国成人教育》《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15本入驻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的期刊颁发证书。
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承建的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家全学科覆盖的预印本平台,目前合作期刊有500余种,注册作者35000余人,平台访问1100余万次,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者提供高效的研究成果发布途径和跨学科交流空间,让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在大平台上交流新知、碰撞思想火花。


在主论坛环节,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在《服务强国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质量》的主题报告中,从十大维度就职业教育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主题报告中,围绕走在教育发展前面、旨向学生终身幸福、高质量共生式发展、数字化智慧式自助、类型化差异式并轨等六个方面的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探讨。他指出,要从职业取向走向生涯取向,从培养“职业人”取向走向培养“生命人”,摆脱对普教评价的路径依赖,确立技能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学历水平与技能等级适配;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对接。推行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新高考制度,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体系;兼顾底线与顶线“双线”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鹏杰的《原创导向的全量评价体系转型:复印报刊资料选文评文——以职教为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贺星岳的《聚焦产业AI赋能五金建设——以智能控制专业为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余闯的《跨域——协同——共生:浙工贸高职教科人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三个主题报告围绕职业教育建设进行了分享。
主论坛后还举行了征文论坛、科研管理论坛等。专家学者们围绕职业教育与期刊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围绕职业教育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对产教融合型组织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逻辑等创新性论文进行专业点评,并探讨职业教育与期刊协同发展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与此同时,此次会议还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职业教育学术影响力报告》。《报告》指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等主题词出现频次较高,足以看出产教融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是职业教育特征的基本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