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意进行到底
温都讯 给你500元,让你设计一款富含温州地方文化元素的低碳产品,你会怎么做?7月11日,首届两岸大学生基于温州文化元素的低碳设计工作坊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落下帷幕,来自两岸9所高校的36名大学生经过7天的努力,创作设计出9种富含温州元素的低碳作品,这些作品得到了现场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得相关奖项。比比赛更为重要的是,两岸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得到了更好的交流,让台湾学生对温州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所有创意作品展示都在闭幕式上进行展示,除了作品本身设计理念及制作工艺以外,同学们还面临着如何在7分钟内把作品充分展示出来的挑战,以获得现场专家评委的认可。本次活动将从创新性、市场性、低碳性、美观性及经济性五个方面进行评判,最后产生最佳创意奖2个、最佳商业化奖1个、最佳成本奖1个和最佳环境友好奖1个,以此鼓励大学生热爱创意、大胆创新。
经评选,9组产品中“瓯蕴”、“瓯历”分别获得最佳创意奖,“时·印”获得最佳成本奖,“Oh Bag温州历史文化环保袋”获得最佳商业化奖,“笔格”Bigger系列产品获得最佳环境友好奖。随后这些产品将在“温州名购网”进行网络竞价销售,再推荐到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进行交易。
浙江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大二学生狄思慧参与了第六组“笔格”Bigger系列作品的设计。她说,他们一组所设计的系列作品全部采用可回收的废弃纽扣和木材制造,制作过程零碳排放,再次赋予这些废弃的纽扣全新的生命,既可以变废为宝,创造社会价值,又极大地保护了环境。
据中国家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朱小杰说,通过此次设计产品展示,可以观察到两岸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理念,但两岸的文化和血脉还是相通的,两岸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彼此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的学生可能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但台湾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比较强,同时他们的舞台表演上也相对更为自信,这也是我们大陆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两岸交流情意长
“翠屿余音”加湿器
亮点纷呈人气旺
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向荣教授介绍,7月3日至11日,来自两岸9所高校的36位大学生通过抽签被混编为9组,每组分别由2位大陆学生和2位台湾学生结合组成,每组只给500元的预算,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于温州文化元素的低碳产品设计,并使其能得到商业应用。
何教授说,经过两岸学生7天的努力,在此次活动的闭幕式上,他们为大家呈现具有原创性的、独具匠心、别具特色的创意作品,如创意时钟——“时·印”、以江心屿为背景的加湿器、展现温州地域文化的家具、讲述温州历史故事的环保袋等,在这些作品中,两岸大学生不仅以精彩的视觉化语言在团队作品中展示了对低碳、传统、创新的理解,更在充满创造智慧的巧妙设计作品中显现出对创建品牌、打造形象、提升价值的系统化设计战略思考。在这次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们不仅开发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通过思想的交流,相互学习彼此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笔格”山水纽扣吊灯
浙江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正仁说,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深入,双方开展的参观考察娱乐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像这样两岸学生在一块交流设计,确实具有新意和开创性,此次设计活动在全国应该是首创。
在对台交流上,浙工贸一直敢为人先并取得一定成效。2006年,浙工贸成立了台湾研究所,在对台调研和决策建言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2012年,浙工贸与温州市人社局、中华海峡两岸文经教育推广协会签约成立“温州设台湾人才工作联络站”,先后从台湾招聘到22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及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博士来校执教,校园刮起了一股强“台风”。2013年,浙工贸、温州大学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开办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教育班。今年6月,浙工贸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我省首个两岸合作举办的高等专科教育项目。
据悉,此次活动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浙江工业设计协会、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浙江创意园等协办。
温都记者
王雄涛/文 姚卡/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