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陈德荣:教育不能由政府“一家包打天下”

作者:王丹容  来源:温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6日 08:13  浏览:

  -如何让孩子上好学,是当前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教育是利当前、谋长远、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陈德荣说,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老百姓的需求、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民生角度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基础教育极需扩张,老百姓对优质化的教育需求日趋旺盛,如何让孩子上好学,是当前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从经济转型来看,提升产业层次需要集聚高端人力资源,而教育在筛选人力资源、培养高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担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

  -如果政府“一家包打天下”,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陈德荣分析道,现在制约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体制机制。主要根源在于教育公共品生产和服务领域开放度不够,没有真正营造起多种办学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阻碍了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的进入。如果政府“一家包打天下”,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投入的产出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公共财政财力有限,难以提供足够的教育公共品,无法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他指出,改变现状,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只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解放教育生产力、迸发出强大的教育活力。

  -把教育体制改革,作为公共事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推进

  陈德荣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深刻认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弘扬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挥温州民资充裕的优势,把教育体制改革作为公共事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推进,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国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示范,为温州公共事业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开放教育投资、生产、供给领域,来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

  “由于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因此带来了教育公共品生产的封闭格局,这就需要通过开放来打破。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立足点。”陈德荣指出,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实现改革与开放相衔接,通过开放教育投资、生产、供给领域来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在法律地位、要素保障、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创造公平的环境,形成不同投资主体、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办教育的热情,大幅提升教育公共品的生产能力。要积极探索政府花钱买教育服务的方式,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产品。

  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昨赴市教育局调研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时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紧紧抓住温州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激活力,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多元共生、平等竞争的教育公共品生产体制,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促互进、教育事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温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47所,在校生153.6万人,教职工11.6万人。今年,温州被列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面临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

  昨天下午,陈德荣和市委常委、秘书长葛益平,副市长仇杨均率相关县(市、区)、功能区和部门负责人来到市教育局,听取温州教育发展情况汇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协调近期亟需解决的若干重要事项。

  -公立学校不能统得过死、管得太多,要赋予其作为独立法人的内部运行管理自主权

  “公立学校不能统得过死、管得太多,要赋予其作为独立法人的内部运行管理自主权,切实提高公立学校竞争能力。”陈德荣要求,要加快推进公立学校改革,大胆探索、开展试点,推进政事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有序有效的良性竞争,实现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履行好行政管理职能,对不同办学主体实行一致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通过盘活整合、功能置换等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各方联动、互利共赢,合力推进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1/09/16/102681963.shtml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1年09月16日 08:1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