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周大正 实习生 陈凡 来源:温州商报 加入时间:2012-7-30 7:44:56 浏览:199
温州网讯 为何入托公办幼儿园这么难?为何本土培养的技术工人不多?为何有的县师资调离多生源流失多……这些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问题,在昨日公布的《2011年温州市县(市、区)教育发展水平督导公报》中找到了答案。
市级财政对县转移支付达1.5亿元8县市教育投入不足,仍未“达标”
公报显示,去年全市教育总支出167.76亿元,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地方)118.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2%。全市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市级财政对教育支持力度大,在省管县教育体制下,2011年市级财政对县转移支付1.5亿元用于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农村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的奖励和补助。
“教育经费投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此以往会导致师资和生源的流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教育总投入与教育发展规模不成比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市教育投入占全省比重逐渐提高,但我市在校生数占全省比重更高,经费投入水平与教育发展规模水平不成比例。二是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指标在全省长期处于落后位置。最能反映地区之间教育投资水平差异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标的落后,影响了生均图书、音体美器材(场馆)等教育装备重要指标在全省的排名。
公报显示,我市县域之间教育投入差距明显。2011年,各县(市、区)教育投入的力度,与国家和省政府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是财政教育支出增幅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比较未达到省规定。苍南、文成、泰顺财政教育支出增幅低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乐清、鹿城、瑞安、龙湾、平阳财政教育支出增幅未高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3%。二是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未达到省定要求。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清、瑞安、洞头、平阳、文成、永嘉、泰顺、苍南未达到省定比例。
学前教育低小散,公办幼儿园仅占5.89%七成教师“无证”执教,事业编制仅占8.01%
教育投入的不足,使学前教育问题凸显。老百姓感到上公办幼儿园难,好的民办幼儿园少。
该负责人表示,学前教育是我市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一些县(市、区)尚未编制完善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布局结构亟待完善,各地幼儿园低、小、散的现象仍然较普遍。公办幼儿园、等级幼儿园偏少,全市1562所幼儿园中公办园92所,仅占5.89%;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为68.32%,杭州等地达到90%以上。农村乡镇社区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度缓慢,苍南县龙港镇、乐清市柳市镇等中心镇尚无一所公办幼儿园。县(市)城镇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移交滞后(目前仅三区较完善)。
公报显示,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事业编制仅占8.01%,高中学历占51.23%,未评职称85.72%,资格证书持有率29.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障机制不健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18673.4万元,仅占财政教育总投入的1.58%,与5%的要求相差甚远。鹿城超过5%,文成、永嘉、乐清、平阳、苍南等地均不到2%。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拉升学前教育“短板”,我市编制实施《温州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在岗全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
普通高中学校偏多,职业高中低小散过去十多年,新建的职高新校园很少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市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另一块“短板”,办学规模、普职结构等发展水平与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职业教育“低、小、散”的现象十分突出,校均规模、优质教育资源比例、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校均个数、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指标位居全省靠后水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我市作为全国制造业加工重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然而职业高中教育的落后,也导致了许多企业技术人才过分依赖外来人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国家要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要同步发展,高中段招生普职比要大体相当,但是温州该方面比例失调。
公报显示,温州市高中段招生普职比为1.46:1,反映了我市目前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过多的普通高中吸纳了大部分的生源,导致职业高中生源不足。另外,职业高中的师资状况也并不理想,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仅占了44.99%,其中文成、苍南更是低于40%。
“过去十多年来,我市新建的职业高中新校园很少。”市教育局职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新建扩建一批重点职高,中职学校由85所整合为32所;制定出台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规划确定高教高职基地,选址瓯江口新区,用地3500亩。抓好重点职校、骨干专业建设,推进职业学校向专门化和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启动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