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一曲生动的生命和弦 第二期教育电影网络沙龙

作者:温州日报  来源:温州日报13年2月26日第10版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08:47  浏览:


时间:2013年2月22日 19:00-21:00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霍兰先生的乐章》)
《温州教育》采编群QQ:109032418
主持人:徐昕欣(虹桥六中)
嘉宾:池沙洲先生(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编辑、教育电影研究专家)
朱寅年先生(北京晨报记者)
QQ群文字整理:吴成业(永嘉县瓯北一小)
相关链接:
《生命因你而动听》
电影简介
《生命因你而动听》,洋溢着温情,像热烈阳光下的海洋般汹涌,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毫不渲染地时时冲击我们缺乏温暖的心。它在表达高尚教师的同时,细腻地描述了教师家庭生活的波折和幸福而更胜一筹的故事。
池沙洲
音乐没有国界。享受音乐的过程不仅仅是音乐家的专利,普通音乐教师也可以激情演绎自己平凡而不平淡的音乐教育人生,霍兰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可敬而又可叹的教育实践者。
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教师,霍兰是知足的,他在理想四处碰壁的现实中艰难地走钢丝,让一群孩子演奏出一曲不平凡的人生之歌。作为一个平凡的父亲,霍兰是内疚的,他在曾经忽略的家庭生活中慢慢找到了平衡,让他那失聪的孩子也演奏出一曲属于自己的乐章。
霍兰先生那简单而不简约的音乐人生,折射出在西方音乐繁荣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个音乐教师淡定的追求,可以说,音乐就是霍兰的生命,就是霍兰的全部。透过霍兰五彩斑斓教育生涯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音乐教师的辛苦教育史,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平凡中的不平凡、平淡中的不平淡!
55位来自各县市区、直属单位的教师上周五参与了第二次教育电影沙龙在线对话,共同体验霍兰先生独特的教育人生。
看点探讨一:教师职业幸福感
观影主持徐昕欣: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大部分老师愿意选择霍兰先生的人生,而不是马修老师的命运。教育题材的电影不算少,但大部分老师在电影中都不是得意的人,甚至他们被生活推着走,抗不过强大的命运力量。相比之下,霍兰先生是让人有幸福感的教师。我想,能做这样的教师,也不枉此生。
陈怡@水心小学:这的确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影片,尽管影片中的霍兰与现实中的“我”置身于不同国度,却因为相似的职业体验,让我在影片中找到共鸣。在影片中,我强烈地感受到霍兰先生向我们传递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专业情怀。
和风细雨:只有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时,人才会有幸福感。我感觉教师职业幸福感主要取决学生对老师劳动的认可,其次才是社会的认可。霍兰先生开始讨厌上课,因为他的课学生不喜欢听。后来,他喜欢音乐教学,因为他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
观影嘉宾朱寅年:当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幸福感和意义感,他才会把自己的职业当作生命的方向。否则,只会当作谋生的工作。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教师把教育当作工作,而不是事业。不是贬低当作工作的教师,有职业精神的敬业的教师,能把自己的工作尽力做到最好,也是值得尊敬的。
看点探讨二:霍兰的教育思想
陈怡@水心小学:他用音乐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他告诉孩子们:“演奏音乐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要发自内心、有感觉、而不只是乐谱上的音符。”他的这一要求强调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他用音乐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他教一个吹不好黑管的女孩什么叫坚持;他教一个根本不懂音乐却在体育方面极有天赋的男孩打鼓……”他用音乐诠释了贝多芬所说的“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更高的启示。”
沈翔@瑞安玉海:霍兰是为了有更多闲暇时间作曲而选择做一名教师的。然而几个月下来,他被女校长提醒,作为教师不能够仅仅传授知识,还要为学生指引方向,以免知识被浪费。接下来他又发现还有一个室外乐队等着他去训练。
霍兰在一步步地调整和适应。在发泄过愤怒之后,妻子怀孕的消息令他决心投入教师生涯。他领会到启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他花更多的时间在课余辅导上,给有着晚霞般红发的自卑女生,给毫无天赋但肯吃苦的笨拙男生;时常有镜头表明他在写作他自己的交响曲,但直到退休这部他一生中的唯一作品才得以首演。
吴品国@瑞安局:在当下形势下,霍兰和马修式的音乐教育也不受推崇的,但是会给学生一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看点探讨三:教师的职业认同
沈翔@瑞安玉海:在影片中,霍兰的身份认同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身份有变化,但是不变的是职业操守,对自己的职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与热爱。霍兰是一个音乐人,片头中他沉浸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他与这一身份的认同贯穿于电影的始终。但若是霍兰的一生中只存在这一项认同,那他的生命不会有那么动听。他也许能够成为他一直梦想的作曲家,同时也将是一个令人觉得恐怖的偏执狂。霍兰对教师的身份完成认同,可以说完全是由于他对家庭的责任感推动的。为了家庭、妻子、未出世的孩子,他要做一个好教师。同样,这一过程的另一方面,是霍兰对于作曲家或者音乐人身份认同的不断减弱。
观影主持徐昕欣:沈翔老师的发言是角色认同的转换,有时候我们享受不到教育的乐趣,或许是角色转换不及,造成认同感比较低。
池沙洲:并不是所有的职业中所有的职人都对自己有认同感。所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低纯属正常,中外都一样。
观影主持徐昕欣:在现实里,一些教师并不认可自己的职业,这个认可值越低,越没有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越难以享受教育本身的乐趣。本次沙龙,试着讨论这个命题,教师如何调节认识并做出相应的努力。我觉得,让一个教师享受教育,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对他的职业有没有认同感,有适当的恰如其分的价值认识,才可能享受到教育活动所带来的欢愉。
和风细雨:“人不知而不愠”,问心无愧地坚持教书育人,即便没有出色的学生来证明教育的成功,其实每一日的付出何尝不是成功?天道酬勤,只要用心付出,估计也不至于没有成果。
周杨@温十一:从老师的角度看,可以叫浪子回头金不换,从音乐家的角度看,可以叫中年男人你应该向现实低头了,霍兰先生,有人钦佩他的放弃,放弃曾经的音乐理想,放弃那段微妙的恋情,但倒过来看,你不觉得他越来越现实了,越来越成熟了?
观影主持徐昕欣:师生关系是教育题材电影的核心问题,在这部电影里,师生关系是个亮点。我觉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秀教育活动的美丽副产品。许多教师享受教育,乃因为享受着这美好的师生关系。
看点探讨四:教师的人生价值
吴芳@百里小学:影片中的霍兰实际上是美国人人生观的一个缩影:你不能改变世界,但你能改变自己;当你改变自己,世界又因你而改变。
观影主持徐昕欣:最后的送别会,是公众认可的最佳证明。虽然一位教师的教育价值,不管有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都有它的存在意义,但是教育毕竟是社会化的活动,需要别人的认同,否则陷入唯心空谈。
沈翔@瑞安玉海:霍兰不是个完美无瑕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的故事才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是在逃避,他真的很难接受一个音乐老师的儿子听不见声音!在他的家庭生活不如意时,他遇到了一个女学生,有着无与伦比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美貌天赋的女学生!他们都被对方吸引了,我从他眼中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梦想被重新点燃时的光辉。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然而,责任,理智最后令他选择了家庭。“老师,父亲,丈夫”都是一种职业,“好老师,好父亲与好丈夫”有时候不是同一个人。
林日正@编辑:生命因你而动听,那些生命中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我会记得,也会珍惜,因为我们是彼此的坐标,定格着也丈量着彼此的生命,——只因有你,生命,才能如此美丽!
周杨@温十一:生命因你而动听——这个名字很抒情,因为遇见而相互弹奏起生命的乐章,生命不是一个人的独奏,而是无数人的和弦。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3年02月26日 08:47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