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学院学术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专题审评2014年立项科研项目,交流研究成果。学院副院长张俊平到会指导。本次结题审评的科研项目共9个,各项目负责人重点围绕科研项目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研究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的创新性、研究的价值及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思考等内容进行交流汇报。与会专家们共享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对各项目进行了结题审评。
学术委员会2014年立项课题,从项目立项研究到结题验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术研究做实,倡专家治学之范。9个科研项目选题从学院的实际出发,研究覆盖面广泛,从素质、能力等多视角研究,内容涉及教师教学能力、教材建设、实践实训、就业创业等领域,研究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实训基地、社区服务等;研究成果丰富且“高大上”。例如,谢敏教授主持的《对浙江大学生2013年创业及创业教育的观察研究——基于指数工具》,研究成果为专著《浙江大学生(2013-2014)创业观察报告》,已于2015年3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研究项目又获2014年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立项。
二、项目评审从严,学术评价公开透明。2014年12月学院社会科学专业执委会与工程科学专业执委会对立项科研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并对项目的后期研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在结题验收环节,更是从严评审,坚持学术评价公开透明,主要分三步进行。一是专家组对提交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核,重点检查项目研究是否完成了预定目标;二是由校外专家对结题项目进行评审;三是举行结题汇报会,由校内专家组共同评价。
三、学术交流多样,研究成果共享。9个科研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既有理论成果,也有实践经验提炼总结,通过结题汇报,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共享研究成果的平台。例如,台新民教授主持的《结合温商文化提高我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探索》,把学院的创业教育路径提炼为“阶段递进式产教融合”实践路径,并分创业普及教育、创业精英教育和创业孵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行教改实验。王小明副教授主持的《就业压力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学习压力及心理焦虑的影响——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采用回归分析、交互作用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提升了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简言之,本次专题会议,本着项目评审从严,以评促研,以评成果共享,成学术研究之风,倡专家治学之范的指导思想,是专家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