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金课”建设的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赋能教师专业发展,2025年8月24日至8月26日,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光电制造学院承办的AI赋能金课建设训练营在府东路校区6305智慧教室成功举办,光电制造学院、国际商贸学院等5个学院35位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开营仪式:领导专家寄予厚望
8月24日上午,光电制造学院副院长华学兵主持开营仪式。学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贾永枢出席训练营开营仪式并致辞。

他强调,金课在“双高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指出优质课程应具备三个核心特征:一是价值含金量,要将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能力含金量,应紧扣岗位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应对现实工作挑战的核心技能与综合素养;三是技术含金量,要主动顺应产业升级趋势,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前沿技术,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贾委员进一步指出,当前教师在课程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次训练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跨专业交流的平台平台,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成长,实现“一人学习、全院受益”的辐射效应。他希望参训教师能够将所学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实用工具切实应用到教学实践,持续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最终打造出一批符合“五金标准”的高质量课程,为学校“双高”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职业教育咨询及培训实战专家朱盼景详细介绍了训练营的课程设置与学习目标,阐述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系统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本次训练营为期三天,课程设计紧密围绕"AI赋能金课建设"核心主题,涵盖课程诊断、任务分析、能力图谱构建、课程思政挖掘等核心环节,并重点融入了AI赋能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小组实操+成果展示”的立体化模式,系统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推动高质量、数字化金课落地实践。






成果展示:小组汇报显成效
8月26日下午,训练营举行总结大会,会议由光电制造学院副院长金露凡主持,院长郑道友、教务处副处长张海琼出席并作总结发言。

郑道友院长强调,教学应实现从传统学科中心向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转变,大力推进创新改革。他指出,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理念与能力的转型升级,必须坚定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质教学成果的持续产出。学院将系统开展内部培训并积极引进校外专家资源,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张海琼处长指出,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是支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她还介绍了国家本科一流课程的立项情况,并对高职院校在未来课程建设方面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各专业积极对标、争创一流。

会议上,六门核心课程的学员代表依次分享了他们的培训心得与学习感悟,涵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光学及激光原理技术”“PLC技术及应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课程。






本次AI赋能金课建设训练营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也为学校持续推进"金课"工程、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AI赋能教学培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