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正文

我校成功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国际会议分论坛

作者:创新创业学院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08:22  浏览:

2025年11月15日-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第十一届国际会议暨2025年年会在温州举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余闯受邀主持第四场全体会议主旨报告环节。期间学校成功承办了“产业升级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分论坛。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三十余所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分论坛前半程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晓珍主持。她在开场致辞中指出,面对澎湃的产业升级浪潮,教育、企业和社会应协同发力,共同培养和造就新时代所呼唤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论坛上,十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思考与实践成果: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陈朝萌系统呈现了深职大以“产创融合”为核心、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的深度与精度。他分享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应用创新定位以及大赛成果,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提供了示范价值的“深职大方案”。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林海春深入阐释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匠新融合、跨域协同”理念的落地路径,通过“身份互嵌、资源互通、价值互哺”机制,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新未来数字集团副总裁林红霞以《AI时代产教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的路径研究》为题,提出在AI加速岗位重构的背景下,应构建“点—链—网—场”四维融合模型,推动从“知识传授”向“人机协同”育人范式转变。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陈安霓在《文本大数据赋能创新研究与实践》中,系统介绍了可读性分析、主题建模、文本相似度网络等方法在创新创业研究中的应用,为量化评估创新成效提供了新工具。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中心)处长吴新华分享了《“双高校”建设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重点介绍了该校“三阶递进、三元联动、三体协同”的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经验。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产教融合办主任沈鑫泉以《乡村运营与创新创业》为题,介绍了全国首个“乡村运营与创新创业”微专业建设路径,通过“6+1”课程体系与政校企村联动机制,培养懂运营、善创新、能创业的乡村复合型人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刘海明在《“下沉县域,嵌入园区”新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温职实践》中,提出“一体两转三进阶”系统改革模式,通过构建“产教共同体”与“职教大脑”,破解职业教育服务县域“最后一公里”难题。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黄继平以《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学校构建“通识课程+专创融合+双创实践”三级课程体系与“五有三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王伟在《大中小创新教育一体化:基于职业启蒙的路径探索》中,提出以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三类职业角色为锚点,构建“启蒙—实践—创新”递进式培养链条,推动创新教育全学段贯通。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办公室、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曹加文以《多主体融合全过程赋能》为题,系统介绍了“课程—社团—竞赛—实践”(CCCP)四环联动的双创育人模式,通过政企校协同与“硅湖大创”工程,实现双创教育全过程覆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其关键在于人才。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进行系统性重塑,以应对以下核心挑战:一是破解“速度差”,产业技术迭代周期急剧缩短,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二是填补“能力鸿沟”,面对传统岗位转型与新岗位涌现,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单一技能”向“能力网络”转变,重点培育人机协作、破局创新、共生领导与责任伦理等AI时代核心能力。三是深化“融合度”,推动产教融合从“物理对接”走向“化学融合”,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共生生态。

会议倡议,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拥抱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构建更具弹性、更开放、更贴近产业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林海春 最后编辑:2025年11月17日 08:22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