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细雨绵绵中,西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首席专家田澍教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高寿仙教授和副会长张金奎教授一行专程来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刘基文化研究、明代温州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展开深度调研与交流。温州学研究联合会理事长葛益平、温州市社科联主席潘晓勇等莅临指导。我校党委书记张志东、校长余闯出席座谈会,副校长杨晓珍和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等代表参加会议。
学术深耕:二十年积淀铸就研究高地
座谈伊始,张志东书记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双高计划”建设、新质生产力服务、教学与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张书记说,学校自建校以来就注重文化育人,坚持以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打造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学术平台和研究团队。
余闯校长在发言中表示,各位专家久负盛名,此行冒雨而来,充分体现了对我校刘基文化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的刘基文化研究已初步形成“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社会传播”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成为学校推动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据介绍,学校于2003年设立刘基文化研究所,2011年成立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2021年推动成立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构建起以“研究机构+学术社团+地方平台”为支撑的研究体系。并通过举办四届刘基文化国际研讨会、建立刘基廉政广场、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实现了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
专家建言:以“破”与“立”激活文化基因
在认真听取学校汇报后,田澍教授提出要跳出地域局限,书写“大历史”中的刘基,并提出四大突破方向:破地域局限,将刘基文化置于国家治理与民族融合脉络,挖掘其在边疆治理中的价值;破传播边界,借助数字化展厅、通俗读本等提升公众认知;破学术壁垒,整合零散课题形成研究矩阵;破研究碎片,探索刘基思想与基层治理、青少年教育的融合路径。高寿仙教授强调“守正创新”,主张以考据厘清思想本源,构建刘基学术谱系,深化与宋明理学、浙东学派的关联研究,推动成果服务当代。
协同破圈:内外联动打造学术品牌
会上,温州市社科联主席潘晓勇就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的运作及规划作了补充说明。他指出,刘基分会需整合资源,强化专家协作,促进成果活化利用。
温州学联合研究会理事长葛益平总结强调,包括刘基文化研究在内的温州学研究要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围绕新时代文化自信、地方文化自觉、高校文化育人的总体方向,聚焦重点、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力争打造全国知名、影响广泛的学术品牌。
一场春雨,一次思想的破土;一场座谈,一次文化的觉醒。此次学术对话,既是对过往成果的总结,更是开启刘基文化“破圈”之路的里程碑。未来,浙江工贸学院将以学术聚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书写刘基文化薪火相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