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总分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之后,我院教学建设再传喜讯。日前,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在2013-2014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中,我院在全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位列第四,进入A类方阵(共分A、B、C三类,其中A类有10所高校)。近年来,学院构建“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协同育人模式,坚持以提升人才质量为核心,使得学院整体教学“成绩单”亮点频现。
关键词一:专业建设
学院注重专业评估,制定一年一度的《专业评估方案》,构建有序的专业调整和退出机制,有效地增强了各专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形成一批在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双师”队伍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改进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等方面突显区域、行业和学校特色的专业,目前已立项7个院级特色专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畅通转专业渠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双向选择和成绩优先的原则,近两年100多名学生转专业成功;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拟在五年内增设广告设计与制作、材料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近两年,学院2个中央提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8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通过验收,2个省级优势专业通过了中期检查验收,获批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关键词二:师资队伍
“做好一个教学设计”、“上好一堂课”、“说好一门课”,通过开展“三个一”教师教学能力过关项目等加快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青年教师助讲培养,从2009年开始,学院每年划拨30万元作为青年教师培养专项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教改培训会议。近几年全院累计有200多位青年教师使用了该项基金。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各类比赛中硕果累累。在浙江省第八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孙露丹老师获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在第二届“高教社杯”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浙江赛区,华学兵老师和郑成思老师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范呈彬老师和王曙光老师获得二等奖,四位老师的微课作品都被浙江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1个全国二等奖,1个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由杭钢集团组织的第十届青工岗位技能大赛说课比赛中,我院青年教师包揽前三名。
关键词三:教学改革创新
弹性学分制、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近年来,我院课堂推陈出新,成效显著,如《院级课堂教学创新项目》,使全院所有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了一个项目,各分院系共172个项目立项,学院共20个项目立项。加强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学园城联动办学资源和MOOCS网络课程资源,立项了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关键词四:实践教学
学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化、多层次的设计,并按需进行环境配置和组织教学。即以教、学、做一体训练专业基本技能的第一层次,以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训练综合技能的第二层次,以依托“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平台、以科研项目和技师服务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三层次。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原有“三大园区”的基础上,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落户我院,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完成建设,并正式招租启用,这些平台对我院“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支撑,对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落实提供保障。进一步开放实训资源。近2年共开出了100个开放实训项目,有 3000多名学生参加。在各类竞赛场上,我院学生积极实践,取得了优异成绩,近2年在各级类竞赛中共获得241个奖项,其中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