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SPOC:后慕课时期的混合学习方式

作者:中国教师报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6日 09:07  浏览: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一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且许多人已经拥有相关学习体验。但是在“慕课热”的背后,有人提出慕课存在呈现方式单调、针对性指导缺失、在线参与度不高、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学习常常停留在浅层次,网络学习也因此被称为“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慕课真的过时了?线上学习的前路在何方?

混合学习与SPOC

学界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在线学习与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线学习的新形式。近年来,当“慕课热”逐渐消退后,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众私密在线课程”。

“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私密”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也将SPOC译为“私播课”。

SPOC中的Small(小众)、Private(私密)与慕课的Massive(大规模)、Open(公开)相对应,这展现了SPOC与慕课的不同之处。

除此之外,SPOC与慕课在课程性质、课程对象方面也存在差异。关于课程性质,慕课属于网络课程,SPOC则将网络课程与实体课程结合;在价值取向方面,慕课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递送到全球每一个角落,SPOC则利用优质慕课资源改进学校教学;关于开展形式,慕课采取在线学习方式,SPOC则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SPOC看作是“后慕课时代”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的三个阶段

SPOC作为混合学习方式之一,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学习和纯粹的线上学习,其学习过程是怎样的?目前,学界认为混合学习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学习阶段、深入学习阶段以及应用创新阶段。SPOC也遵循这一进程。

在初步学习阶段,学习者首先在SPOC平台观看课程视频(如知识讲解、技能展示等),初步学习并尝试理解核心知识,还要完成少量有针对性的小测验。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请教同伴或平台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平台及时发现学习难点、教学内容不足和学生错误,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深入学习阶段,混合学习突出任务情境、协同作业、现场研讨与成果展示对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项目、案例或者议题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镶嵌其中的观点,有利于学生牢固构建以核心概念为骨架的知识网络。

在应用创新阶段,一方面要发挥大观点知识网络对认知的引领作用,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更好地统合起来,并将它运用在更为复杂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环境和需求,对自身的核心知识网络进行修正和完善。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螺旋攀升、不断递进。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不断互动、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SPOC这样做

“edX”是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创建的非营利网络教育项目,可以为全球众多学校提供幕课。作为项目成员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学团队将edX平台上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符合学生需求的SPOC课程。学生可在线学习课程,并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选择性参加课堂学习。线上,学生需要在15周内完成在线作业和测试;线下,4-6名学生为一小组,每两周与小组学员交流一次,完成项目设计。

国内的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等诸多高校也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SPOC平台用以辅助日常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推出了与常规春季、秋季课程同步的专题式SPOC:一周或者两周推出一次课,教师设置简单的课后作业,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进行答疑,或者在平台发布测试。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线下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取和内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教师要根据线上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状态随时调整教学安排。与此同时,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时会不断地留下各种记录,这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大有裨益。

如果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作为两端来定义学习方式的维度,可以说SPOC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个辩证、折中的位置。学界认为这种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关于其的学理探讨尚处于开始阶段,还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抽取有价值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SPOC这种融合学习方式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张茹丹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部分内容摘自《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电化教育》)

责任编辑:hdn 最后编辑:2018年04月26日 09:07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