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多彩校园   >   正文

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我院何铁山教授赴中南大学讲学

作者:刘菊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8日 08:28  浏览:

2018年1月8日晚,中南大学国学公益论坛第16期在南校区国学大讲堂举行。论坛主题为“从汉字学视域看‘圣人’之辩”,我院人文系艺术教研室主任、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何铁山先生主讲。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教授、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立夫教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雷良教授出席。

 

汉字不仅具备着线条之美,而且兼有文化载体的功能。何教授首先以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一文,引出传统的“圣人”之辩,并借用东郭牙、詹何、田子方等人的典故,指出“只有圣王才是圣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关于“圣人”的认知,既是历史的,也是多元的。何教授现场挥豪,用“圣”字的甲骨文演变形态引申出圣人的基本特质。在古文中,“圣”字包含“耳、口、人”三个部分。“圣人”也是人,是知言、善言、有言者,拥有自己的领地,拥有绝对权利。孔子并不是当时的权力领袖者,并不完全符合圣人的造字结构。不过,孔子虽然在当世没有成为圣人,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孔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精神领袖”。孔子是圣王,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王。何教授运用书法的载体,通过对生、智、道、德、王等文字的造字解读,形象地阐释了中国汉字义理的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变迁,汉字有了不同的引申义和演变的形式。如董仲舒对“王”的汉字解释是“下通地、中通人、上通天”,而其最初的意义是代表一个很大的人顶立在土地。在经文的注写中,人字才慢慢合在一起,成了一竖。这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

399D1

责任编辑:章纪顺 最后编辑:2018年03月08日 08:28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